台灣電子商務去年產值達到新台幣6,600億元,年成長17%,預期2015年要達到兆元。由於跨國網購已逐漸成為趨勢,店家出售商品後如何收到消費者款項也成為問題,目前經濟部正協助金流業者法制化,希望讓跨境電子商務的推動更為順利。
根據資策會的調查,去年台灣的網路商店有近三成店家進行跨境銷售,二成店家考慮未來2年內進行跨境交易,其中,中國大陸是最多店家未來希望跨國銷售的地區,其次是香港和澳門,主要是因為語言和文化隔閡較低、地理位置接近,消費者對台灣商品的接受度也高。
但是在經營網路跨境交易時,如何在銷售商品後收到消費者的款項,是每個店家都會面臨的問題。從2009年開始,台灣就有一些資料處理服務業者協助小型店家處理網購款項的結匯,只是這些業者沒有法源基礎,也沒有相關依據,近期還被中央銀行盯上,因此經濟部決定協助這些商家法制化。藍新科技總經理詹聖生說:『(原音)代台灣的網站商做結匯的動作,原本在央行的外匯管理條例並不支援。2009年開始陸續做這樣的動作,幫台灣廠商代結匯,把台幣撥給他們,事實上都沒有合法合規的動作,這次希望在政府的部門支援之下,讓這件事情能夠很檯面合法來做這件事情。』
經濟部也指出,目前已經有2家業者提出申請,最快3月以前可以通過經濟部的評鑑,之後就能合法與銀行合作受託代辦跨境結匯。經濟部認為,這項業務開放將有助台灣商家輕鬆賺取外匯,幫助更多業者根留台灣,也讓跨境電子商務的推動更為順利。